
抑郁症是精神疾病,其实在临床中,很多非器质性疾病都或多或少与忧郁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抑郁症在辩证论治中有以下几类,比如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心胆气虚证等,依据这些表现,药素网为大家介绍10种常见治疗抑郁症的中成药。
【10种常见治疗抑郁症的中成药】
一、加味逍遥丸
1、成分:柴胡、当归、白芍、白术(麸炒)、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姜炙)、薄荷。辅料为生姜。
2、功效与作用:舒肝清热,健脾养血。用于肝郁血虚,肝脾不和,两胁胀痛,头晕目眩,倦怠食少,月经不调,脐腹胀痛。
3、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
二、柴胡舒肝丸
1、成分:茯苓、枳壳(炒)、豆蔻、白芍(酒炒)、甘草、香附(醋制)、陈皮、桔梗、厚朴(姜制)、山楂(炒)、防风、六神曲(炒)、柴胡、黄芩、薄荷、紫苏梗、木香、槟榔(炒)、三棱(醋制)、大黄(酒制)、青皮(炒)、当归、姜半夏、乌药、莪术(制)。
2、功效与作用: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3、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三、开郁舒肝丸
1、成分:五灵脂(醋制)、莪术(醋制)、香附(醋制)、木香、槟榔、当归、陈皮、青皮(醋制)、草果(炒)、乌药、枳壳(炒)、甘草、大黄、肉桂(去粗皮)、郁金、延胡索(醋制)、砂仁。辅料为:蜂蜜。
2、功效与作用:开郁舒肝,顺气止痛。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胁胀满,腹痛,嗳气吞酸。
3、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克,一日2~3次。
4、禁忌:孕妇、糖尿病患者禁用。
四、越鞠丸
1、成分:香附(醋制)、川芎、栀子(炒)、苍术(炒)、六神曲(炒)。
2、功效与作用:理气解郁,宽中除满。用于胸脘痞闷,腹中胀满,饮食停滞,嗳气吞酸。
3、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次。
五、安乐片
1、成分:柴胡、当归、川芎、茯苓、钩藤、首乌藤、白术(炒)、甘草。
2、功效与作用:舒肝解郁,安神。用于精神抑郁,失眠,胸闷不适,纳少神疲,对更年期综合征者亦可使用。
3、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
六、老蔻丸
1、成分:豆蔻、砂仁、肉桂、丁香、当归、川芎、山楂、六神曲、白术、甘草、青皮、陈皮、乌药、莱菔子、大黄、牵牛子、木香、枳壳、厚朴、三棱、莪术、清半夏、草果仁、槟榔。
2、功效与作用:开郁舒气,温胃消食。用于肝郁气滞,饮食不消,膨闷胀饱,胃脘疼痛。
3、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1丸,一日 2次。
七、解郁安神胶囊
1、成分:柴胡、大枣、石菖蒲、半夏(制)、白术(炒)、浮小麦、远志(制)、甘草(灸)、栀子(炒)、百合、胆南星、郁金、龙齿、酸枣仁(炒)、茯苓、当归。
2、功效与作用:舒肝解郁,安神定志。用于情志不舒,肝郁气滞等精神刺激所致的心烦,焦虑、失眠、健忘、更年期症候群,神经官能症等。
3、用法用量:
八、丹栀逍遥片
1、成分: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
2、功效与作用:疏肝健脾,解郁清热,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弱,血虚发热,两胁作痛,头晕目眩,月经不调。
3、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8片,一日2次。
九、脑乐静颗粒
1、成分:甘草、大枣、小麦麸(或小麦)、蔗糖
2、功效与作用:养心,健脑,安神。用于精神忧郁,易惊失眠,烦躁。
3、用法用量:温开水冲服。一次14~42克,一日3次。
4、禁忌:糖尿病患者禁服。
十、舒肝散
1、成分:当归、白芍(酒炙)、柴胡(醋炙)、香附(醋炙)、白术(麸炒)、茯苓、栀子(炒)、牡丹皮 薄荷、甘草。
2、功效与作用: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所致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3、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克,一日2次,开水或生姜汤送服。
4、禁忌:孕妇禁用。
以上就是药素网为大家介绍的10种常见治疗抑郁病的中成药信息,希望对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特别声明:本文系药素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