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楠,中药材名。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赤楠的根或根皮。夏、秋采收。功能主治为:健脾利湿,乎喘,散瘀。治浮肿,小儿盐哮,跌打损伤,烫伤。①《植物名实图考》:能散血。②《广西药植名录》:根:治汤火伤,跌打。叶:治手指疮。③《贵州草药》:健脾利湿,平喘。
夏、秋季采挖根中,洗净,切片,晒干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或研末敷。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或研末敷。
①治浮肿:赤楠根皮一两。煨水服。(《贵州草药》)
②治小儿盐哮:赤楠根一两。煨水服。(《贵州草药》)
健脾利湿;平喘;散瘀消肿。主喘咳;浮肿;淋浊;尿路结石;痢疾;肝炎;子宫脱垂;风湿痛;疝气;睾丸炎;痔疮;痈肿;水火烫伤;跌打肿痛
1.《植物名实图考》能散血。2.《广西药植名录》根治汤火伤,跌打。叶治手指疮。3.《贵州草药》健脾利湿,平喘。
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赤楠的根或根皮。夏、秋采收。
《贵州草药》:性平,味甘。
健脾利湿,乎喘,散瘀。治浮肿,小儿盐哮,跌打损伤,烫伤。
①《植物名实图考》:能散血。
②《广西药植名录》:根:治汤火伤,跌打。叶:治手指疮。
③《贵州草药》:健脾利湿,平喘。
灌木,高1~6米。茎多分枝;树皮茶褐色;小枝四方形。叶革质,对生,偶有3片轮生,倒卵形或阔卵形,长1~3厘米,宽0.5~3厘米,先端钝,基部楔形,全缘,羽状侧脉细小,下面隆起,无毛,具散生腺点,叶具短柄。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长2~4.5厘米;花白色;萼倒圆锥形,裂片4,短而钝;花瓣4,分离;雄蕊多数.浆果卵圆形,径6~10毫米,成熟时紫黑色,顶端冠以宿存萼檐;内有种子1颗。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安徽、江西、湖南、贵州等地。
生于山坡疏林、灌木丛中和峡谷溪旁。
喜温暖的气候。适温30℃时生长迅速,稍耐寒。以土层深厚而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栽培为宜。
用种子繁殖。
秋季果实呈紫黑色时采收,除去果皮,把种子晾子,放布袋置通风处贮藏。翌年春季3月播种育苗。按行距35cm开沟,深5cm左右,每隔5cm播1颗种子,播后覆土、镇压、浇水。当苗高50-60cm时,按行株距300cm×300cm挖穴定植。田间管理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松土除草,苗高10cm左右时,追施腐熟人粪尿,以后每月追肥1次。定植后,每年中耕除草3次,施以堆肥或厩肥,每次在植株旁开沟施入,施后培土。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或研末敷。
①治浮肿:赤楠根皮一两。煨水服。(《贵州草药》)
②治小儿盐哮:赤楠根一两。煨水服。(《贵州草药》)
1.《植物名实图考》:能散血。
2.《广西药植名录》:根:治汤火伤,跌打。叶:治手指疮。
3.《贵州草药》:健脾利湿,平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