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气不摄血呢?气不摄血是中医的一种病例名称,是对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而见各种出血的病机的描述,气不摄血要及时调理,很多人选择中成药治疗,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八种治疗气不摄血的中成药。
【治疗气不摄血的中成药】
一、八珍益母丸
1、主要成分:益母草、党参、白术(炒)、茯苓、甘草、当归、白芍(酒炒)、川芎、熟地黄。
2、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
3、功效作用:益气养血,活血调经。用于气血两虚兼有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月经周期错后、行经量少、精神不振、肢体乏力。
二、益气维血颗粒
1、主要成分:猪血提取物、黄芪、大枣,辅料为蔗糖、糊精、香兰素、甜橙油。
2、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1袋,一日3次;儿童一次1袋,一日2次;3岁以下儿童一次1/2袋,一日2次。
3、功效作用:补血益气。用于血虚证、气血两虚证证候治疗,症见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唇舌色淡,脉细弱等。
三、七制香附丸
1、主要成分:醋香附、地黄、茯苓、当归、熟地黄、川芎、炒白术、白芍、益母草、艾叶(炭)、黄芩、酒萸肉、天冬、阿胶、炒酸枣仁、砂仁、醋延胡索、艾叶、粳米、盐小茴香、人参、甘草。辅料为黄酒、鲜牛乳、食盐。
2、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2次。
3、功效作用:舒肝理气,养血调经。用于气滞血虚所致的痛经、月经量少,症见胸胁胀痛、经行量少、行经小腹胀痛、经前双乳胀痛。
四、柏子养心丸
1、主要成分:柏子仁、党参、炙黄芪、川芎、当归、茯苓、远志(制)、酸枣仁、肉桂、五味子(醋)、半夏曲、炙甘草、朱砂。辅料为炼蜜。
2、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克(约一瓶盖),一日2次。
3、功效作用:补气,养血,安神。用于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
五、补肾益脑胶囊
1、主要成分:人参(红参)、鹿茸(去毛)、酸枣仁(炒)、熟地黄、茯苓、玄参、远志(蜜制)、麦冬、五味子、当归、川芎、牛膝、山药(炒)、补骨脂(盐制)、枸杞子、朱砂。
2、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粒,一日2次。
3、功效作用:滋肾益气,补血生精,用于气血两亏,阳虚气弱,心跳气短,失眠健忘,遗精盗汗,腰腿酸软,耳聋耳鸣。
六、红参破壁饮片
1、主要成分:红参。
2、用法用量:冲泡服用,一次1-2袋,一日1-2次。可反复冲至无味时连同药渣一起服用。或遵医嘱。
3、功效作用:服用红参破壁饮片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辐射、抑制肿瘤、调整人体内分泌系统。红参破壁饮片适合于老人、久病体虚者,红参破壁饮片具有火大、劲足、功效强之特点,是阴盛阳虚者的首选补品。
七、归脾汤
1、主要成分:黄耆,远志,白术,木香,龙眼肉,酸枣仁,生姜,炙甘草,当归,人参,茯苓,大枣。
2、用法用量:本品是煎服剂。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3、功效作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八、补中益气丸
1、主要成分: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辅料为生姜、大枣。
2、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6克),一日2~3次。
3、功效作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泻泄,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
以上就是药素网中药材频道为大家介绍的有关治疗气不摄血的中成药相关信息,希望对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特别声明:本文系药素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